目前医疗行业存在三大难题:

第一,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,并且向年轻化发展。以前癌症的发病平均年龄可能会在45岁左右,如今已经下降到35岁左右,并仍有持续下降的趋势。预计到2025年,癌症患者的数目将增加一半。

第二,医疗支出占比增大,居民医疗负担加重。产生这种情况的核心原因在于老龄化和医疗器械价格的飞升。全球医疗健康的开支占GDP总比重从1995年的8.5%增长到2014年的9.9%,并预计仍会持续增长。已收入国家的医疗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更快。 第三,就医难。我国医疗行业一直以来面临人才稀缺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局面,尤其是核心医疗资源。很多乡镇和社区医院可以解决的病症都堆积到了大型三甲医院,造成医疗资源使用的低效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,服务强度远超合理范围,难以长时间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。

码链能做什么?

一、借助二维码扫一扫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方案,医疗行业完全有可能在技术的加持下完成蜕变。在以往,医疗行业数据没有做好安全防护,经历了很多严重的黑客攻击。攻击事件中被盗的数据类型包括财务信息、个人隐私和病历记录,从而让潜在犯罪者以诈骗、敲诈有了可乘之机。为阻止潜在的供给和数据丢失,医疗公司在将来也需要从传统的IT架构向码链体系转移。

二、将医疗数据放到二维码上后还有另外的好处,就是为医药公司和诊治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数据。

医疗数据的存储是目前码链体系尚未与之充分结合的难点。由于医疗数据量十分庞大,如果完全记录在二维码内会导致查验时间过长。针对这个问题,目前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两套数据体系,一套是原始医疗数据,存放在内网数据库中;一套是基于二维码的分布式数据库,将其和快速医疗互操作资源(FHIR)的API 接口相连接,将数据输出限值为只有智能合约执行所需的摘要信息和事件索引。在二维码中存储临床信息的URL链接,而不是实际的临床医疗数据,相当于记录数据的地址而不是记录原数据。只有通过这个地址,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到最终的原始数据库,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节点共享的敏感数据,同时仍保证了互操作性,发挥出码链体系的优势。

三、码链的商业模型很大程度上还能作用于疾病预防和管控中。借助激励机制,用户愿意主动共享自己的运动、健康情况和病例报告,从而为及时发现病情提供了途径。在更低的维度上,避免更多的人生病,打造健康生活方式,病人与一生的互动从基于疾病转化为基于健康,就是码链体系所能发挥的巨大功能。

推荐内容